<<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我心中的科学发展观

周广文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当今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反映了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和根本利益。学校教育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科学  持续  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关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指符合规律要求的、科学的发展理念或观念,其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实质是发展得既快又好,其落实途径是统筹兼顾、优化结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对国际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汲取与借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思路和策略的系统思考与探索。

教育作为人类最具特色的自觉行为,都是在一定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教育科学发展观不是空洞的,它深深地嵌入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教育发展的全过程;教育科学发展观也不是主观臆想的,它是根据历史和时代所提出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密切联系当前中国教育的实践,产生构建的理论体系。我国教育正处于体制改革和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教育改革越是深化,实践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就越需要科学的回答。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和周期性长的特点,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实践出发,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针是优先、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上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辩证统一,贯穿于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创新的全过程,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校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此同理。

坚持把发展作为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近年来,学校、党支部领导团结全体教职员工牢牢扭住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服务以人为本、坚持办人民满意的素质教育,坚持教育改革,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校而奋斗。坚持聚精会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要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着力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办学诸要素有机统一、教师、学生、家长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适应社会和谐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三德教育”即领导干部修政德、教师修师德、学生养品德;实施“三大工程”即: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师德工程。

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武装教师头脑。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光荣任务,肩负着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的历史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担当好教育工作的光荣使命,就必须创设一流的师德师风,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用科学发展观思想武装教师头脑,使教师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切实担当起在民族复兴大业中所肩负的重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教师健康发展。在学校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健康发展,没有教师的健康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所以,以人为本还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提供教师进修发展的机会。如果说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条件的话,那么,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发展的直接手段、直接目标。

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建设者,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以学生为中心,走向 “学生本位”的教育实践,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学生的培养。一是学校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把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价值目标,学校要关心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二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民主、法治、环保、国情等教育,使学生也深入领会、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为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要改革评价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全面、科学评价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

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因为它简明扼要、正确精辟地概括了实现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出发点、主体、动力、目的等基本原则。这些正是构成科学发展观核心内容的基本要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教育部门与学校的党组织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领导核心,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为指导思想:始终代表我国先进教育课程的发展要求,代表我国先进教育科学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根本利益。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家长、教师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家长、教师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家长、教师的首创精神,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走共同成长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学生、家长、教师,发展依靠学生、家长、教师,发展成果由学生、家长、教师共享。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师资建设、制度建设、校园建设、装备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师生关系与教育生产力、全面发展与课程教学相协调。坚持学生发展、家长满意、教师受益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和谐高效、为终身发展奠基型学校教育,实现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效益相统一、学校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协调,使学生、家长、教师在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实现学校的永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以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在学校管理上的具体体现为工作抓手,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学校教育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学生、班级、年级之间的和谐发展;统筹自然、人文、艺技学科之间的和谐发展;统筹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之间的和谐发展;统筹道德、科学、身体、审美、劳动、心理素质教育的和谐发展;统筹办学特色、校际合作、对外交流的和谐发展;推进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课程实施和教育理念相协调,推进教学、教育、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学生、家长、教师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学校教育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目标上要允许学生、教师、学校有选择地发展,有殊途才有和达,才能贯彻全面发展为本质的素质教育观;在发展动力上要允许学生、教师、学校有个性地发展,有差异才有和生,才能贯彻掌握学法为目标的主动学习观;在发展类型上要允许学生、教师、学校有特长地发展,有独立才有和立,才能贯彻学科观念为核心的学科教学观;在发展层次上要允许学生、教师、学校有先后地发展,有距离才有和处,才能贯彻分层施教为主题的教育效率观;在发展理想上要允许学生、教师、学校有自由地发展,有人格才有和爱,才能贯彻人格素质为中心的发展评价观;在发展方法上要允许学生、教师、学校有团队地发展,有协同才有和谐,才能贯彻社会效益为根本的办学质量观。

落实学校教育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为工作重点。一个中心在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体现即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基本点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服务以人为本、坚持办人民满意的素质教育的工作原则;“改革开放”基本点即坚持教育改革,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是兴校之要,是学校教育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个坚持的工作原则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教育改革创新是强校之路,是学校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同四个坚持、改革创新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学校教育发展的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贯彻基本路线的要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抓人民满意的教学质量与抓教育改革创新两手都要硬。

  • 标签:科学发展 
  •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